精準學習
精準學習




在進入本篇想要分享的書籍《精準學習》之前, 我想先聊聊關於學習這件事情。





在這個時代,有太多人充滿著知識焦慮,包含我也是一樣的,總覺得這個世界變化得太快,身邊的人也跑得好快,因為害怕自己跟不上別人的厲害,為了減輕這樣的焦慮感,我們開始註冊許多免費學習資源,或是購買書籍或是各種不同主題的線上課程,希望能藉此增加自己的知識量。





當我們正為學習花費這麼多的時候,總是期待這樣能為自己帶來不一樣的改變,但往往現實卻是......花了這麼多時間與精力在學習上,為什麼還是那麼焦慮呢?覺得生活沒有任何改變,依然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又繼續花更多時間、金錢與精力在學習上面,這樣反覆的循環。





你做的是消費還是投資?





現在越來越多人都有的想法就是「自我投資」,也因此推動了知識付費的興起,但如上述的情景,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呢? 因為我們很容易錯把消費等於學習等於投資自己畫上等號,但是消費只是讓你獲得了學習的門票,只有消費不代表學習,如果沒有將學習到的東西內化使用,那麼使終究只是消費行為,並非投資。









那麼,現在就來說說精準學習這本書吧~





精準學習 知識管理與認知優勢






知識是不平等的,有些知識比其他知識的威力更大。





少數的知識能夠給我們帶來關鍵的影響,這就是臨界知識。






作者透過這本書想要闡述的重點主要就是如何透過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來做更深層的問題思考與提升學習能力的技巧,何謂臨界知識呢? 以我的解讀來說就是那些經典的原理,甚至是我們都聽過的原理,例如二八法則、複利效應等等,而我們只要掌握這些底層的思維方法,便能透過這些方法洞悉每個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進而讓我們在面對一個問題時,不在只能看表面的現象(what),而是能真正了解最深層的原因(why),如此一來,便能跳脫「低等勤奮陷阱」,讓自己不再感覺學了這麼多為何無用的困惑。





底層心態:以慢為快





為了在快速變化的社會建立競爭優勢,我們也因此總是追求快速成長,然而,快是結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快速提升,並不是說學習過程就要很快,相反的,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越需要下慢功夫!這是我經常犯的錯誤,在接觸一個新領域或新技能時,總是想著要以最快的速度上手,卻容易忽略那些基礎的底層功夫,這樣就像是地基沒有打穩的50層大樓,也許有天一晃就倒。





love people woman hand
Photo by Olha Ruskykh on Pexels.com




反思:提升知識掌握的層次






最好的書,其實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悟。





如果能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一本書,自己就可以是最好的老師。






反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生活,就是過去一連串的選擇所成就的,然而,影響我們選擇行動的便是我們的思考,然而在思考過程中最一開始的便是提出選擇性的假設,在經過審慎的評估後,我們會選擇假設中比較好的那個,而反思便是對假設進行校正,反思為的便是去「發現」自己的思考誤區,觀察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觀察我們面對一件事情在思考時的邏輯。





在每天日復一日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有的是滿滿的經驗收穫,但卻沒有反思,沒有反思的結果就是,我們的經驗可能讓自己在錯誤的假設越走越遠,直到萬劫不復....






反思,讓我們把生活的素材重新解讀,成為洞見。






那麼,要如何培養反思的能力呢?





培養寫反思日記的習慣。





作者非常建議我們可以書寫每日反思日記,但是如何寫反思日記,也是一門學問,怎麼寫才真正有幫助呢? 那肯定不是寫日記流水帳了,重點應著重於日記中我們想要描述的這一件事情,其背後原因,以及今日在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表達,以及自己的假設是什麼,最後結果是如何反思日記是一個幫助我們主動對行為影響進行回饋的工具。獲得回饋才是我們的目的,有回饋才能修正進步。





日記中不僅要寫感受之外,還要把一天遇到的事情「進行分類」,然後依照不同的分類進行思考,有了這樣的分類之後便能更全面性地做紀錄以及挖掘生活細節。





精準學習反思日記
精準學習反思日記




定期回顧 找到深層規律與連結





這個提升學習的方式建立在要先培養好紀錄的習慣,如實地記錄過程,再透過每周、每月、每年定期回顧紀錄,檢視自己的思維方式,時間跨度越長越有利於我們去找尋基本規律如何影響著生活。





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練習





作者舉例了一個例子,讓我很快便能具體的了解什麼是思考問題更深層的底層規律。例如,今天我們在google搜尋品牌命名,很方便的我們能找到許多篇介紹如何命名的十大方法,例如地域法、根據產品特性命名等,再打開下一條搜尋結果,又有一篇文章教你命名的四大原則:認得出,不要生僻字;讀得出,不要拽外語;記得住,佔有普遍認知;盡量和產品有關係。如果我們只針對這樣的「解決方案」進行學習,只是在提升技術效率,並不是提升認知效率,因此我們真正要學會的是:品牌命命的關鍵是降低傳播成本,這個才是上述那些方式的核心目的。









關鍵的預見性認知





如何培養預見性的認知,多問自己「為什麼」,掌握背後的規律,才能形成預見性。





解釋問題的三個層次:現象解釋、技術規律解釋、底層通用規律解釋。





精準學習:「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臨界知識





精準學習第四章辨識作者逐一介紹查理‧蒙格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提及的,以及他認為重要的幾個臨界知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針對這幾個臨界知識做更深入的了解。





複利效應:加強好事重複發生的可能性





相信複利效應大家應該都聽到爛了,尤其在接觸投資理財領域時最常被拿來說,畢竟被愛因斯坦稱為第八大奇蹟的複利效應,其威力真的不容小覷。除了他的迷人之處在於一開始不需要大量投入,只需要微小量的開始,到最後都能滾成巨量的效果。複利不只是數學公式上的指數成長,「複利」的本質是做A事情會導致B結果,而B又會增強A,不斷循環。





兩個因素會極大影響複利效果:利率和執行次數。當觸發到臨界點之後,便是瘋狂大規模直線上升的時候了。我們也應用複利效應來思考生活,不管是經營、人脈、投資,都是一樣的,生活中處處充滿複利效應,如果可以將這個效應妥善運用,必定能豐盛收穫。





二八法則:提高人買管理的效率





作者建議我們應增加「非重複關係人」,換句話說就是增加與現有朋友圈關係背景不同的新朋友,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擁有不同管道的資訊來源,而人脈關係中20%的非重複關係人,在獲取資訊方面發揮著80%的作用。這個觀點跟我之前聽過的「弱關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冪律分佈
冪律分佈








機率論:投入最大賠率的事終有回報





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可以選擇不斷投入成功機率最大的事情當中,並且避免小機率事件給我們帶來的致命打擊。機率不是固定值,而是動態值,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將成功機率不斷增大,並持續投入。





黃金圈理論 :WHY





黃金圈思維在經營自媒體上也經常被拿出來說,而我認為這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最基礎認知,但應用上卻也是最難的,不管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上,只要多問一句「為什麼」就能引發我們進一步思考,若想要打造個人品牌、經營自媒體,黃金圈理論更是過程中需要不斷問自己與找尋的。





黃金圈理論
黃金圈理論




進化論:把知道化為行動





行動!行動!行動!






夢想不搭配行動,永遠只是夢想。


Yale Chen




位置比努力重要,讓自己站在具備資訊優勢的位置至關重要,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法,那便是找到人脈中心。









系統思考:找到關鍵解









作者推薦了幾本書籍: 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練》唐內拉‧梅多斯《系統思考》





安全空間:減少小機率事件造成的嚴重後果





這個觀念在投資上也很重要呢,「專注於風險」比專注於高報酬更重要,我們總是要對現狀做好備份,避免災難來襲時粉身碎骨啊!





從這個觀點來看也跟冪律分部有點關聯呢:小機率事件會造成極端嚴重的後果。是不是發現,許多臨界知識其實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各種現象中。。









精準學習 讀後小語





我覺得這本書的乾貨真的也是滿滿的,主要是讓我更了解在每一次的學習中,更應該去注重什麼,學會去把各種知識背後的底層理論進行串聯,學會從最經典的規律或理論去思考問題,或許聽起來有點老生常談,但這些理論之所以過幾百年仍適用,就代表它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依然適用,且真的有人從中受益。





關於在不同領域知識間的串聯,想用一句話來結束:






現在你所經歷的一切事務看似毫無相關,但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發生意想不到的關聯。










💛其他書籍閱讀分享
《協槓青年》除了職稱,你還有沒有比名片更亮眼的故事?
《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5個實現願望的口頭禪
體驗設計 創意思考術:這些遊戲為什麼會讓你停不下來?
《在家工作》開啟不受地點限制的工作新型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ydaily 的頭像
    joydaily

    蔬食生活雜記

    joyda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